2. 山东省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 垦利 257500
2. Kenli Prefecture Ocean and Fisheries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 Kenli 25750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一种冷水性贝类,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等水域,是品质优良的增养殖扇贝品种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虾夷扇贝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贝类,在黄海北部以及山东长岛等地形成了规模化的繁育及增养殖产业,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i)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扇贝养殖品种(王庆成, 1984; Li et al, 2007; 常亚青等, 2007; 李成林等, 2011)。然而,近些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在其主产区时常发生,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死亡率有时甚至超过80%,给虾夷扇贝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张明明等, 2008; 徐东等, 2010)。养殖密度大、种质下降、病原侵染等都可能是造成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毋庸置疑,夏季水温的升高是虾夷扇贝死亡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蓝淑芳, 1990; 周玮等, 1992)。虾夷扇贝属于冷水性的变温动物,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低于0℃或超过23℃时,活力便减弱,生理状态受到影响(刘世禄等, 2005),其适应温度骤然变化的能力不强。因此,海水温度不仅显著影响其生长、繁殖等生理特性,还限制了养殖地域范围。为提高虾夷扇贝耐高温抗逆能力,减少夏季死亡率,已有针对其耐热性状进行相关筛选、高温对机体生理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徐东等, 2010; 王庆志等, 2014),这将有助于新品种(系)的开发,对虾夷扇贝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调控基因的表达、维持基因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建立表观遗传模式等重要功能。在逆境胁迫下,甲基基团能够迅速、可逆地对DNA进行修饰,避免了不必要的基因重组,从而更加快速地响应环境的变化(Boyko et al, 2008)。研究表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都能够引起植物DNA甲基化的改变,而且某些甲基化的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如,烟草(Nicotiana tabacum)基因组大约10%的位点在非生物胁迫下发生低甲基化,人工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随着过敏性反应(HR)的发展,病原菌应答基因NtA lix 1和NtGP DL的DNA甲基化迅速响应(1–24 h),且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基因表达量也发生改变(Wada et al, 2004; Choi et al, 2007),表明研究环境胁迫对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对于挖掘抗逆基因、开展抗逆新品种(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对于植物,水产动物DNA甲基化对胁迫响应的报道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尼罗罗非鱼(Orec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朱华平等, 2013)、鲫鱼(Carassius auratus)(周新文等, 2001)、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王丙莲等, 2006)等为数不多的一些物种,研究内容也尚处于研究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上。虽然在海洋贝类中已有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相关报道,但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研究十分匮乏。
本研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机体应对胁迫的表观响应,研究能够为培育虾夷扇贝抗逆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数据,将丰富海洋贝类表观遗传学研究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胁迫实验实验用虾夷扇贝取自山东长岛海区,平均壳长为(6.7±0.2) cm。扇贝运回实验室后,在9℃的海水中充气暂养,期间投喂硅藻、金藻等单胞藻。暂养7 d,待扇贝完全适应实验室环境后,进行温度胁迫实验。胁迫温度设置2个梯度,即17℃和24℃,分别胁迫9 h、24 h后,取鳃组织,置于液氮速冻后,保存于–80℃中备用。将17℃处理9 h的组别记为A1组,17℃处理24 h记为A2组,24℃处理9 h记为B1组,24℃处理24 h记为B2组,正常9℃为对照组,记为C组。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以上述所取的扇贝鳃丝为材料,采用传统的酚-氯仿法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具体步骤如下:取组织约100 mg,用剪刀剪碎后置于475 μl的TE裂解液中加入40 μl 10% SDS和5 μl蛋白酶K(20 mg/ml),在56℃水浴中处理3 h左右使组织充分消化,然后依次用25:24:1的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2次,1/10体积的NaCl (3 mol/L)及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30 min,70%乙醇洗涤后在生物安全柜中风干,TE溶解沉淀。所提取的基因组DNA经1.5%琼脂糖电泳检测其完整性,OD260 nm/280 nm检测纯度,调整DNA浓度至300 ng/μl,存于–20℃中备用。
1.3 MSAP实验每组选择6个个体进行MSAP实验,具体参照吴彪等(2012)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MspⅠ和HpaⅡ均能识别CCGG位点,但由于敏感性不同而产生差异条带。首先,运用EcoR I/Msp I(M组)和EcoRⅠ/HpaⅡ(H组)分别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体系:1 μl DNA(300 ng/μl),5 U EcoRⅠ (TaKaRa),5 U HpaⅡ/MspⅠ(TaKaRa),2 μl 10×Buffer (TaKaRa),灭菌ddH2O加至20 μl。依次在37℃水浴中酶切4 h、65℃变性10 min后,储存于–20℃中。之后进行连接,体系:5 μl酶切产物,50 pmol HM接头,10 pmol E接头,5 U T4 DNA Ligase (TaKaRa),4 μl 5× T4 DNA Ligase Buffer,补水至20 μl,16℃连接过夜,产物稀释10倍后用于预扩增。
预扩增反应体系:2 μl连接产物,2 μl预扩引物E0和HM0,0.5 U Taq酶,2 μl 10× Taq buffer(含Mg2+),1.6 μl dNTPs(各2.5 mmol/L),补水至20 μl。PCR扩增反应条件: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56℃退火1 min,72℃延伸1 min,2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后作为选择扩增的模板。
选扩体系:3 μl预扩增产物,2 μl HMn引物,0.5 μl En引物,其他反应组分与预扩体系相同。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3 min;第1轮扩增13个循环,94℃变性30 s,65℃退火1 min (每循环降低0.7℃),72℃延伸1 min;第2轮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30 s,56℃退火1 min,72℃延伸1 min,最后72℃延伸10 min。运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电泳,银染检测。本研究所用的引物信息见表 1。
对HMn和En引物组合进行筛选后,选择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实验分析。统计PAGE电泳图上每个个体M组和H组中50–200 bp的扩增条带,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计算各群体的平均总甲基化率:
平均总甲基化率=(全甲基化位点+半甲基化位点)/(未甲基化位点+全甲基化位点+半甲基化位点)×100%
运用SPSS软件对各群体总甲基化率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引物筛选以对照组扇贝群体的混合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酶切、连接反应后,用表 1中的预扩和选扩引物依次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通过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在E1–5和HM1–8的4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获得引物,选用E1HM4、E1HM5、E3HM5、E3HM6、E4HM5、E4HM8、E5HM6、E5HM7、E5HM8等9对引物用于分析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2.2 甲基化模式根据MSAP原理,由于MspⅠ和HpaⅡ对CCGG位点甲基化的敏感性差异,从而H组和M组对同一CCGG位点会产生不同的酶切效果,其扩增产物在丙烯酰胺电泳图上会出现不同的条带类型。HpaⅡ对双链内部C碱基的全甲基化敏感,不能切开双链内部C碱基全甲基化的位点,但对任意一条单链外部C碱基甲基化不敏感,所以能够有效切开外部C碱基的半甲基化位点;而MspⅠ能够切开内部甲基化位点(HMeCG或MeCG);2种酶均不能有效切开外部C碱基的全甲基化(MeCCG)或内外C碱基的全甲基化(MeCMeCG)、全半甲基化(HMeCHMeCG)的位点。所以,每个样品H组和M组在同一个CCGG位点上的扩增产物不同,根据MSAP凝胶电泳图谱上条带的有无,2个泳道上的同一位点会出现3种模式:(Ⅰ) H组和M组的泳道中均有条带(1, 1),表示该位点去甲基化;(Ⅱ) 2泳道中H组中有条带,M组中没有条带(1, 0),表示该位点半甲基化;(Ⅲ) 2泳道中H组中没有条带,M组中有条带(0, 1),表示该位点全甲基化。结果显示,各组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均具有上述3种甲基化模式。不同DNA甲基化模式的扩增条带如图 1所示。
对各组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在MSAP电泳图上的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并对各组总甲基化率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2和表 3。结果显示,对照组C和A1、A2、B1、B2的扩增位点分别为326和337、314、331、337,各组均以非甲基化位点为主,总甲基化位点分别为93和94、83、84、79,每个群体的平均总甲基化率分别约为28.51%和28.2%、26.43%、25.38%、23.45%。与对照组相比,只有B2组的总甲基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其他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但虾夷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温度胁迫下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可以看出,急性升温胁迫能够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下降,所有处理组均小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去甲基化趋势。而且,在相同的处理时间下,温差增加总甲基化率降低(A1>B1,A2>B2),而在相同温差刺激条件下,处理时间增长,总甲基化下降(A1>A2,B1>B2)。
DNA甲基化是指甲基化基团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添加到DNA分子中的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是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方式。目前,进行DNA甲基化检测主要有检测基因组整体水平的甲基化、特异位点甲基化以及寻找新甲基化位点3个主要目的,所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和芯片技术等。其中,MSAP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目前研究基因组DNA甲基化整体水平的成熟方法之一(Xiong et al, 1999; Yaish et al, 2014)。相对而言,MSAP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动植物育种、杂交优势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中,但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已有的报道表明,MSAP也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鱼(周新文等, 2001; Fang et al, 2013)、虾(杜盈等, 2013)、贝(于涛等, 2010; 吴彪等, 2012; Sun et al, 2014; 姜群等, 2014)、海参(郭婷婷等, 2013)等多种重要水产经济动物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分析中。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水产动物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SAP在贝类上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在栉孔扇贝、杂交扇贝、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相关研究中都证实了MSAP应用在贝类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通过筛选引物组合,选用了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9对引物组合,证实MSAP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虾夷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中。姜群等(2014)对MASP技术进行了改进,在原技术基础上对选择性引物进行荧光标记,采用测序仪检测荧光信号后利用软件将峰图转化为数据,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高效地完成了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DNA甲基化的检测,充分显示了该技术在贝类分析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研究选用虾夷扇贝鳃丝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获得各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的范围为23.45%– 28.51%,与已报道的栉孔扇贝(20.9%–21.7%、32.08%) (吕佳等, 2013; Sun et al, 2014)、海湾扇贝(25.99%) (吕佳等, 2013)、太平洋牡蛎(26.4%) (Jiang et al, 2013)、虾夷扇贝(32.88%–32.97%) (吕佳等, 2013)、杂交扇贝(18.7%–22.7%) (吴彪等, 2012)等多种贝类的数据相近。取样部位、材料来源、检测方法、统计所选用的引物及统计范围等都可能造成总体甲基化率的差异,如使用灵敏度更高的手段检测太平洋牡蛎MSAP分析结果时,总甲基化率提高了8% (Jiang et al, 2013; 姜群等, 2014)。虽然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数据为初步了解贝类基因组DNA甲基化状况和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引起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Steward et al, 2002; 王丙莲等, 2006; 钟兰等, 2007; 潘雅姣等, 2009),从而调控基因表达以快速适应环境。虾夷扇贝是一种冷水性的贝类,对高温耐受能力差,最高正常成活水温为23.8℃(陈舜等, 2007),15–22℃之间温度升高能够显著改变T-AOC、MDA和CAT的活力(贲月等, 2013),而且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都能够引起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徐东等, 2010),更高的水温甚至可能会引起虾夷扇贝的大量死亡。可见,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机体生理状态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有关温度对贝类基因组DNA甲基化影响的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发现,所有处理组总甲基化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急性温度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总甲基化下降,去甲基化现象明显。而且,在本实验条件下,总甲基化水平随温差、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甲基化模式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朱华平等(2013)分析了罗非鱼耐寒品系与正常组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别,也发现连续多代的低温胁迫使尼罗罗非鱼DNA发生了去甲基化反应,基因组甲基化程度降低。低温处理后,水稻(华扬等, 2005)、玉米(Steward et al, 2002)等基因组甲基化也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外界环境变化影响了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从而基因的表达状态发生改变以更加适应逆境。Gavery等(2010)已经证实,太平洋牡蛎不同基因家族的DNA甲基化状态是不同的,甲基化能够有效调控太平洋牡蛎的基因表达,尤其是抗逆和环境响应相关的基因。因此,通过对不同性状群体基因组甲基化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筛查特异性片段进而与性状关联分析,是获得目的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一些种类中已有相关报道(Hu et al, 2013; Xiao et al, 2013)。与太平洋牡蛎(姜群等, 2014)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也没有发现在所有个体中都稳定出现的差异片段,差异片段仅存在于部分的个体当中,这可能是由于贝类较高杂合度及所用引物少、个体对逆境反应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的。总之,通过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对于阐明DNA甲基化在虾夷扇贝抗逆反应中的作用,筛选重要的相关基因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参考。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等.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水产学报 , 2010, 34 (9) : 1335-1342 (0) | |
王丙莲, 张迎梅, 谭玉凤, 等. 镉铅对泥鳅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毒理学杂志 , 2006, 20 (2) : 78-80 (0) | |
王庆成. 虾夷扇贝的引进及其在我国北方增养殖的前景. 水产科学 , 1984 (4) : 24-27 (0) | |
王庆志, 李石磊, 付成东, 等. 虾夷扇贝耐高温育种家系的建立与早期筛查. 水产学报 , 2014, 38 (3) : 371-377 (0) | |
刘世禄, 杨爱国. 中国主要海产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 . (0) | |
朱华平, 卢迈新, 黄樟翰, 等. 低温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3, 37 (10) : 1460-1467 (0) | |
李成林, 宋爱环, 胡炜, 等. 山东省扇贝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海洋科学 , 2011, 35 (3) : 92-98 (0) | |
华扬, 陈学峰, 熊建华, 等. 水稻冷胁迫诱导的甲基化差异片段CIDM7的分离和分析. 遗传 , 2005, 27 (4) : 595-600 (0) | |
吕佳, 侯睿, 李宁, 等. 应用MSAP技术研究扇贝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43 (8) : 48-53 (0) | |
杜盈, 何玉英, 李健, 等. 野生和"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不同组织基因组DNA的MSAP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20 (3) : 536-543 (0) | |
张明明, 赵文. 我国虾夷扇贝死亡原因的探讨及控制对策. 中国水产 , 2008 (2) : 65-66 (0) | |
吴彪, 杨爱国, 刘志鸿, 等.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家系早期生长及甲基化的比较分析. 海洋科学 , 2012, 36 (2) : 1-6 (0) | |
陈舜, 肖云朴, 伍德瀛. 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生长与生存的适温性研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26 (2) : 160-164 (0) | |
周玮, 薛真福, 王有君, 等.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海洋湖沼通报 , 1992 (4) : 56-62 (0) | |
周新文, 朱国念, MwalilinoJ, 等. Cu、Zn、Pb、Cd及其混合重金属离子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01, 21 (6) : 549-552 (0) | |
贲月, 郝振林, 丁君, 等. 高温对虾夷扇贝体腔液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3, 31 (7) : 858-863 (0) | |
钟兰, 王建波. DNA超甲基化在小麦耐盐胁迫中的作用.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7, 25 (1) : 102-104 (0) | |
郭婷婷, 孙国华, 杨建敏, 等.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不同组织基因组甲基化状态MSAP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3, 44 (1) : 77-82 (0) | |
姜群, 于红, 孔令锋, 等. 太平洋牡蛎不同组织DNA甲基化的F-MSAP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21 (4) : 676-683 (0) | |
徐东, 张继红, 王文琪, 等.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17 (5) : 1101-1106 (0) | |
常亚青, 陈晓霞, 丁君, 等.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生态学报 , 2007, 27 (3) : 1145-1152 (0) | |
蓝淑芳. 长山岛海区夏季扇贝大批死亡的水文原因分析. 海洋科学 , 1990 (2) : 60-61 (0) | |
潘雅姣, 傅彬英, 王迪, 等. 水稻干旱胁迫诱导DNA甲基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42 (9) : 3009-3018 (0) | |
Boyko A, Kovalchuk I. Epigenetic control of plant stress response. Environ Mol Mutagen , 2008, 49 (1) : 61-72 (0) | |
Choi CS, Sano H. Abiotic-stress induces de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a gene encoding a glycerophos-phodiesterase-like protein in tobacco plants. Mol Genet Genomics , 2007, 277 (5) : 589-600 (0) | |
Fang X, Thornton C, Scheffler BE, et al. Benzo. 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 2013, 36 (1) : 40-50 (0) | |
Gavery MR, Roberts SB.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provide insight into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Bmc Genomics , 2010, 11 (2) : 483 (0) | |
Hu Y, Xu H, Li Z,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profiles between fast-growing and slow-growing broilers. PLoS One , 2013, 8 : e56411 (0) | |
Jiang Q, Li Q, Yu H, et 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tion in mass selection populations of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Genes Genomics , 2013, 35 (5) : 641-647 (0) | |
Li Q, Xu K, Yu R. Gene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hatchery populations of the Japanese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inferred from microsatellite data. Aquaculture , 2007, 269 (1-4) : 211-219 (0) | |
Steward N, Ito M, Yamaguchi Y, et al. Periodic DNA methylation in maize nucleosomes and demethylation by environmental stress. J Biol Chem , 2002, 277 (40) : 37741-37746 (0) | |
Sun Y, Hou R, Fu X, et al. Genome-wide analysis of DNA methylation in five tissues of zhiko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PLoS One , 2014, 9 : e86232 (0) | |
Wada Y, Miyamoto K, Kusano T,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p-regulation of stress-responsive genes and hypomethylation of genomic DNA in tobacco plants. Mol Genet Genomics , 2004, 271 (6) : 658-666 (0) | |
Xiao J, Song C, Liu S, et al.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allotetraploid hybrids of red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 and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PLoS One , 2013, 8 : e56409 (0) | |
Xiong LZ, Xu CG, Saghai MM, et al. Patterns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in an elite rice hybrid and its parental lines, detected by a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technique. Mol Gen Genet , 1999, 261 (3) : 439-446 (0) | |
Yaish MW, Peng M, Rothstein SJ. Global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using methyl-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SAP). Methods Mol Biol , 2014, 1062 : 285-298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