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数量组成和分布

      2015, 36(2):1-10.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1

      摘要 (4022) HTML (37) PDF 1.34 M (3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 μm和500 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蚤状幼体、未成体及成体的体长范围(平均体长)分别为1.76–4.96 mm (3.48 mm)、3.95–14.80 mm (5.96 mm)、16.87–39.85 mm (36.10 mm)、40.00–58.96 mm (43.94 mm)。CIII期原蚤状幼体和FI期蚤状幼体的生长率较高。推测,南奥克尼群岛水域南极大磷虾生殖季节始于9月末,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上旬;而南设得兰群岛生殖季节应早于上述水域。比较两种采集方式,南极大磷虾在水平网中的出现频率和个体出现数量均高于垂直网采集样的相应值,建议传统垂直拖网与水平拖网两种采样方式有效结合,可促进更全面了解大磷虾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特点。

    • 莱州湾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

      2015, 36(2):11-22.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2

      摘要 (3383) HTML (34) PDF 3.21 M (4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1年511月及2012年34月在莱州湾进行的每月1次共9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通过解剖镜下镜检浮游生物网拖网样品,分析莱州湾311月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结果显示,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的水平分布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特点:3–5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底较高,向湾口递减;611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中及湾口较高,湾底近岸海区较低。各月砂壳纤毛虫丰度较大的区域温度、盐度比较相似,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有一定的适温性和适盐性。其中,6月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分布与同期调查的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较一致,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是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对鱼类仔稚鱼的成活和发育有帮助。311月砂壳纤毛虫种丰富度的变化范围是520种,有17个种在不同月份成为优势种。优势种种类数最多的是7、8月(10种),4月最少(2种)。各航次中不同优势种的最大丰度为489×103个/m3 (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5月);较小的丰度仅为4×103个/m3 (半旋拟铃虫Tintinnopsis hemispiralis,11月)。主要优势种(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为优势种的种类)有运动类铃虫(C. mobilis)、白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nivalis)、根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妥肯丁拟铃虫(T. tocantinensis)和半旋拟铃虫(T. hemispiralis)。8月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3个站位发现河口拟铃虫(Tintinnopsis estuariensis),这是在长江口海域发现的砂壳纤毛虫新种。

    • 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春季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

      2015, 36(2):23-29.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3

      摘要 (3142) HTML (33) PDF 1.12 M (3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1年4–5月期间对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27个站位所做的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密度、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共采获145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动物29种,三者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但种类的出现率和优势度普遍不高。海区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11±200) ind/m2和(14.79±22.03) g/m2,站位间高低值相差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d均值都不高,为2.064和2.847,源于半数以上站位的种类数不到10种。在所划分的3个地理区域,东山湾内的种类多样性水平和密度都要比东山湾口和东侧海域来得高。与福建其他港湾相比,古雷周边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但密度和生物量不高。底栖生物这些多样性特点可能与底质分布特征有关。与东山湾的历史调查数据相比,该湾的优势种类组成变化明显。

    •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CSFR2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蛋白纯化与功能分析

      2015, 36(2):30-36.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4

      摘要 (3678) HTML (31) PDF 2.06 M (4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进行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预测了一个半滑舌鳎性别相关基因CSFR2,目前已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SFR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蛋白层面入手,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SFR2,转化到大肠杆菌E. coli进行诱导表达,用His Trap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诱导及纯化产物,并将表达纯化的CSFR2蛋白注射1龄半滑舌鳎精巢。由于CSFR2是一个性别相关基因,因此无法通过免疫反应来直接检测其蛋白活性,本研究通过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半滑舌鳎其他性别相关基因Cyp19a和Foxl2的表达量变化,来间接反应CSFR2蛋白的活性及功能。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进入到活体细胞内并发挥一定作用,在6–72 h内对性别相关基因Cyp19a和Foxl2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说明CSFR2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并能调节其他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间接促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本研究进一步了解CSFR2基因在半滑舌鳎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半滑舌鳎性别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人工诱导鱼类性逆转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为蛋白活性验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miR-223的表达特征及免疫应答分析

      2015, 36(2):37-44.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5

      摘要 (3388) HTML (34) PDF 1.18 M (3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单链RNA分子,由具有发夹结构的70−90个碱基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而成。本研究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方法,研究了miRNA-223(miR-223)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各健康组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各时间点的免疫组织以及不同病原类似物刺激后头肾细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miR-223在半滑舌鳎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在脑和血液中的表达量极低。鳗弧菌感染3组样品4种免疫组织,miR-223表达变化显著,感染后20 h内,鳗弧菌诱导miR-223上调表达。鳗弧菌感染后半滑舌鳎免疫组织miR-223表达变化规律显示,鳗弧菌感染2、6、12、24、48、72、96和168 h后,miR-223在肝、肠、脾、头肾4种组织中出现差异表达。其中,miR-223在半滑舌鳎肝、脾、头肾中表达上调,在肠中表达下调。用LPS、poly I:C、PGN、RGNNV感染半滑舌鳎头肾细胞后,发现经LPS、RGNNV诱导后miR-223上调表达,poly I:C、PGN诱导后miR-223下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iR-223参与了半滑舌鳎免疫应答过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miRNA在半滑舌鳎对病原刺激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半滑舌鳎与病原相互作用中miRNA参与调控的机制。

    •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表色素细胞观察及POMC表达特性分析

      2015, 36(2):45-54.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6

      摘要 (4203) HTML (33) PDF 4.30 M (4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认识养殖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的细胞学特性,利用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其皮肤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的形态特征,比较了3种色素细胞在有眼侧皮肤、无眼侧正常和黑化皮肤中的数量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无眼侧黑化的分子机制,克隆了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黑色素细胞较大,含黑色和棕色的色素颗粒,有树突状分枝不明显和延伸成放射状两种形态;黄色素细胞较小,含黄色素颗粒;虹彩细胞最小,含鸟粪素颗粒。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cDNA序列长910 bp,包括一个114 bp的5非翻译区和一个154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包含ACTH、α-MSH、β-MSH、γ-LPH、β-内啡肽5个多肽序列,但缺失γ-MSH和大部分连接区。半滑舌鳎POMC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30%−64%。定量PCR分析显示,POMC mRNA主要在垂体中表达,其次是脑、性腺和无眼侧黑化皮肤。正常与黑化皮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无眼侧黑化皮肤中POMC mRNA表达量最高,并与有眼侧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的POMC 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揭示了POMC的表达与无眼侧黑化性状密切相关。

    •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3个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015, 36(2):55-62.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7

      摘要 (3257) HTML (32) PDF 1.41 M (4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3个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采用21对微卫星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成功扩增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片段的微卫星位点共19个。共得到125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1,平均值为6.5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7.8,平均值为4.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156−1.0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99−0.8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3−0.858。广州、上海、江苏3个群体的PIC由小到大依次为0.588、0.633、0.655,三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48、0.062、0.076,平均值为0.081,表明三群体间发生了小程度的遗传分化。三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UPGAM分析显示,广州和上海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351),广州和江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0.204),聚类分析显示,广州群体和江苏群体聚为一类,上海群体为一类。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养殖群体的养殖环境,也表明3个养殖群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特别是江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作为选育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2-巨球蛋白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2015, 36(2):63-70.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8

      摘要 (3988) HTML (33) PDF 9.30 M (4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α2-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 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α2-巨球蛋白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Ecα2M基因。该基因全长4823 bp,由4413 bp的开放阅读框、64 bp的5端非编码区以及346 bp的3端非编码区组成。开放阅读框编码14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3.0 kDa,理论等电点为5.03。序列分析显示,Ecα2M序列N端含有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Ecα2M氨基酸序列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α2M的同源性最高,达到80%。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Ecα2M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肌肉、鳃、卵巢、眼柄、胃及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和WSSV后,脊尾白虾血细胞中Ecα2M的相对表达量于6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Ecα2M的相对表达量于3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表达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

    • 多抗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海洋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2015, 36(2):71-76. DOI: 10.11758/yykxjz.20150209

      摘要 (3392) HTML (35) PDF 424.73 K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从对虾体内分离出的菌株中快速筛选出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藻胶弧菌,将蜡样芽孢杆菌与溶藻胶弧菌作为抗原,免疫SPF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免疫血清,效价均高于1 : 2000。将免疫兔血清作为一抗,HRP-羊抗兔血清作为二抗,建立了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藻胶弧菌快速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此方法中,兔抗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 : 10000,菌液最佳包被浓度为106 CFU/ml;HRP-羊抗兔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 : 1000,可检测细菌最低浓度为104 CFU/ml。抗蜡样芽孢杆菌血清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交叉反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亲缘相近菌株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凡纳滨对虾等9批样本中分离纯化到109株海洋细菌,利用建立的多抗间接ELISA方法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快速检测,共检测出6株溶藻胶弧菌,未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

    • 自然养殖水体投喂CpG ODN和表面展示VP28的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WSSV的免疫保护作用

      2015, 36(2):77-86.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0

      摘要 (3550) HTML (36) PDF 1.56 M (4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添加CpG寡聚核苷酸(CpG ODN)和表面展示VP28的解脂耶罗维亚酵母(VP28-yl)的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进行田间中试实验。投喂30 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评估其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作用。投喂实验结束后,CpG ODN投喂组对虾的相对增重率达到(65.8±7.8)% (P<0.05),这暗示CpG ODN可能具有促生长作用。WSSV攻毒后,CpG ODN和VP28-yl投喂组对虾中WSSV拷贝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可达到26.7%和36.7%。在投喂结束和WSSV刺激后,CpG ODN组对虾中的呼吸爆发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VP28-yl投喂组,WSSV引起的细胞凋亡则显著受到抑制(P<0.05)。此外,WSSV刺激后,STAT基因在CpG ODN组和VP28-yl组对虾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对照组中则显著下调。研究结果表明,CpG ODN和VP28-yl增强了凡纳滨对虾抗病毒免疫力,对养殖对虾病毒性疫病的防控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在饵料中,具有在养殖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前景。

    •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F0-ATP合酶b链全长cDNA的克隆及组织分布

      2015, 36(2):87-93.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1

      摘要 (4501) HTML (30) PDF 3.17 M (4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F0-ATP合酶b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2 kDa。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虱(Caligus clemensi) F0-ATP合酶β亚基的同源性为50%,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0-ATP合酶β亚基的同源性为60%。免疫组化实验及流式细胞分析表明,F0-ATP合酶b链广泛分布于对虾鳃组织中,并且在对虾血细胞表面有分布。

    • 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生长及其鳃丝Na+/K+-ATP酶的影响

      2015, 36(2):94-99.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2

      摘要 (4152) HTML (35) PDF 447.97 K (3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盐度渐变的方法,研究了盐度2、10、18、26、34共5个梯度对四指马鲅幼鱼(7.82± 0.43 g)生长及其鳃丝Na+/K+-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四指马鲅幼鱼的最终体重、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重(DWG)、增重率(GBW)和增长率(GBL)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部分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上述各项指标中,盐度2组均最高,与盐度10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盐度18、26、34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34组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幼鱼的饲料系数随盐度升高逐渐增大,且部分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成活率方面,除盐度34组的成活率为72.2%,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外(P<0.05),其他各盐度组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鳃丝Na+/K+-ATP酶也存在一定影响,经过3 d的盐度驯化后,实验第0天部分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其中盐度3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盐度18、2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实验开始后到第10天,盐度2、10、34组幼鱼鳃丝Na+/K+-ATP酶的活力有所降低,此后,各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的活力趋于稳定。经过30d的养殖发现,盐度34组幼鱼鳃丝Na+/K+-ATP酶的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盐度2、10组幼鱼鳃丝Na+/K+-ATP酶的活力略低于盐度18、26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的生长和鳃丝Na+/K+-ATP酶活力有一定影响。

    • 自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具有亚硝酸盐去除功能的细菌及其鉴定和特性

      2015, 36(2):100-105.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3

      摘要 (3760) HTML (31) PDF 1.38 M (4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排水渠中分离出一株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去除能力的菌株(201107290102),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美丽盐单胞菌(Halomonas venusta)的相似度高达99%,初步鉴定为美丽盐单胞菌。其去除亚硝酸盐最适条件为碳氮比(C/N)=15、温度37℃、初始pH 10.0、盐度40,最高去除率达91.7%。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高效利用亚硝酸盐,可改良生物絮团养殖环境。

    • 红尾皇冠鱼(Aequidens rivulatus)病原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2015, 36(2):106-112.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4

      摘要 (3626) HTML (31) PDF 917.45 K (4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查明天津地区养殖红尾皇冠鱼(Aequidens rivulatus)大量死亡的原因,取患病红尾皇冠鱼进行细菌分离,从病鱼肾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071901,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红尾皇冠鱼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及cfb (GBS-specific gene cfb, CAMP factor)基因检测对菌株071901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071901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链球菌属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相近,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071901与无乳链球菌聚为一支,以07190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也得到了预期的900 bp的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菌株071901为无乳链球菌。对30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071901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19种药物敏感,对多粘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唑酮等11种药物耐药。

    • 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2015, 36(2):113-117.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5

      摘要 (3529) HTML (33) PDF 505.20 K (3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这3种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实验期间,中国对虾的养殖水温为(24.6±2.4)℃,单次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的剂量均为100 mg/kg。结果显示,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25.812 h、34.066 mg/L•h、94.553 L/kg、2.608 L/h•kg、2 h、1.07 mg/L;S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46.446 h、45.39 mg/L•h、97.207 L/kg、1.504 L/h•kg、1 h、1.17 mg/L;SM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66.296 h、65.917 mg/L•h、40.015 L/kg、0.763 L/h•kg、2 h、2.00 mg/L。结果表明,SMD在中国对虾体内分布比SM2、SD更广泛;中国对虾体内SM2的消除相半衰期最短,SD次之,SMD消除相半衰期最长;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72 h药物吸收量SMD最高,SD次之,SM2最低;且SMD药物清除率最低,SD次之,SM2药物清除率最高,所以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72 h中国对虾体内SMD残留最多,SD次之,SM2残留最少。SMD在中国对虾体内药效更加持久,故在不考虑使用成本及毒副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比较这3种磺胺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更加推荐使用SMD。

    • 饲粮蛋白脂肪比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生长、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5, 36(2):118-124.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6

      摘要 (4122) HTML (36) PDF 373.17 K (3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饲粮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圆斑星鲽生长、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蛋白水平为40%、45%、50%,脂肪水平为8%,12%,16%的9组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P40L8、P40L12、P40L16、P45L8、P45L12、P45L16、P50L8、P50L12、P50L16),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经过8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鱼成活率不受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P50L8组试鱼增重率较P40L16组高33.63%,特定生长率高31%。饲料效率随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50L8组试鱼饲料效率较P40L8组高24.09%。P50L8组表现出最高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摄食率。胃蛋白酶随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胰蛋白酶以P50L8组最高,显著高于P50L12组6.91%(P<0.05),和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脂肪酶随饲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先降低后升高。肠脂肪酶以P50L8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鱼血清中总蛋白含量随饲粮蛋白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P50L8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高于其他组,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以P50L8组最低,且显著低于P45L12和P45L16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脂肪水平增加未引起蛋白质节约作用,饲粮中蛋白质、脂肪、蛋能比和蛋白脂肪比分别为50%、8%、104.31mg/kcal和6.63时,可满足圆斑星鲽的较快生长及其生理需要。

    •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2015, 36(2):125-132.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7

      摘要 (5125) HTML (28) PDF 461.99 K (3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 (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 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 (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 (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2015, 36(2):133-139.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8

      摘要 (4222) HTML (31) PDF 490.84 K (3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生化方法对裸盖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裸盖鱼水分含量为69.92%,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占肌肉湿重16.48%、10.64%、1.69%和1.27%。裸盖鱼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81%,其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0.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1.74%,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肌肉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51,接近人体的正常水平;鲜味氨基酸总量(FAA)为16.94%,占氨基酸总量的38.67%,高于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35,属于氨基酸较为平衡的鱼类。裸盖鱼肌肉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2.81,脂肪质量较高。此外裸盖鱼肌肉营养元素丰富,P和Zn含量较高,并富含VA、VB6和VB3。分析认为,裸盖鱼肌肉呈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 条斑紫菜蛋白酶解多肽的抑菌活性

      2015, 36(2):140-145. DOI: 10.11758/yykxjz.20150219

      摘要 (3894) HTML (31) PDF 1.14 M (4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条斑紫菜为原料,分别提取水溶、酸溶、碱溶、盐溶性蛋白质,并用6种蛋白酶酶解,将所得24种酶解物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4种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水溶性胃蛋白酶酶解物的抑菌活性最优。将水溶性蛋白质经硫酸铵沉淀以及超滤分级,比较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所得蛋白质酶解物以及不同分子量多肽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水溶性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为40%、50%时沉淀所得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 kDa的级分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此外,对该级分进行了抑菌活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级分热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均较好,有望开发为天然的食品防腐剂。

    • 凡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拮抗菌4-1-3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探

      2015, 36(2):146-152. DOI: 10.11758/yykxjz.20150220

      摘要 (3471) HTML (29) PDF 1.60 M (4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产生拮抗物质的一种新类型,有望进一步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最新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